很多人讀佛經根本沒抓重點.
比如楞嚴經卷五,卷六,有文殊菩薩代世尊評定,二十五位阿羅漢,跟大菩薩的修持方法,已評定戒律非究竟的修持方法,其中有一段
持犯但束身  非身無所束
 元非遍一切  云何獲圓通
這裡表示,戒律無法偏及一切處所,怎麼能得到圓通呢?

後來有講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,為諸法門第一.
這裡就很難懂,為何講耳根圓通,楞嚴經反而要推薦楞嚴咒?
這是因不管是文殊師利菩薩,觀世音菩薩,累世都是修持神咒,也就是陀羅尼而成就的.
文章標籤

dwighte53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回樓主 :

靜坐地點並不一定要在佛堂或神明廳,任何地方都可以作為靜座的地點,若果思想方向正確,那個人並不會因此受到干擾,反而還會被眾生尊敬,自願當其護法,況且太陽底下,陽氣極盛,何來干擾之說。



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422000010KK05547

文章標籤

dwighte53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佛陀的指導而簡釋如下:

功德是善念善行中, 無所得.無所求而來的。

它的計算單位是"心量"

是看你的心量大小而遞增的

你以為作善事想獲取利益 , 想得到什麼回饋自己 , 有目的的善行. 這只是貪圖得利(貪念即惡), 而無功德
文章標籤

dwighte53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